
这些防网络沉迷的举措、建议,转给师生家长
“暑假,一些孩子休闲娱乐时,沉迷于网游、短视频无法自拔,家长对此忧心忡忡。如何防止儿童青少年沉迷网络?国家各部门近年来频频出台相关举措,专家也给出了相关建议,跟教育小微一起了解↓↓↓”
国家有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在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方面的职责,以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各方面预防沉迷网络的义务。
教育部等6部门: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
教育部、中宣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分别对各地出版管理部门,网络游戏企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地网信、通信管理、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等提出相关要求。
国家新闻出版署: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要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等。
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严管诱导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
2022年7月启动的“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未成年人问题乱象,整治重点主要包括严格管控侵犯未成年人个人隐私问题、严厉查处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等10个方面。
专家来支招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李国杰:要让青少年逐步养成判断信息真伪和良莠的能力
如何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可能比保护更重要。不良作风的根源是意识,解决意识问题一定要靠教育。质疑和批判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所以要注意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应用信息的能力,让他们逐步地养成判断信息真伪和良莠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要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水平
家长要以身作则,承担起陪伴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第一责任。实施家庭网络素养教育计划,具体包括:提高家长的网络素养水平;注重沟通,增加温度,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安全上网,引导青少年识别有害垃圾信息;引导青少年正确参与网络互动,健康文明上网,家长要担起第一导师,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教导孩子恰当利用网络为自己塑造良好形象;鼓励孩子从网络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规范孩子的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要发挥儿童主体作用
家庭是基础,是第一课堂,学校是一个中心,是教育的联结中心,社会是一种资源。网络素养教育不仅是大人对孩子的教育,在共育时代,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参与进来,儿童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客体参与进来。儿童主动发声带动身边影响小伙伴,小手拉大手,形成一个更好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各方共同承担起主体责任
学校、家庭、社会需要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和短视频、防沉迷的主体责任。青少年模式下的各种短视频直播App需要给青少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开发更多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程和活动。社会组织和学校也需要给予家长更多的帮助,指导家长多与青少年交流,促进家庭和谐,促进家校合作。
来源 | 综合自《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
2022-07-08
怀进鹏为教育部直属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走好第一方阵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统一部署,7月7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围绕“走好第一方阵 我为二十大作贡献”为直属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他指出,教育部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要自信...
-
2021-10-05
教育部:体育不合格者,考上研究生也不予录取
不考研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考研是一条多么艰辛的道路。从最开始择校择专业、到准备公共课专业课、再到初试复试和调剂,你可能要花上一年甚至以上孤独又折磨的时间。可是,有的伙伴付出了不少的时间成本好不...
-
2022-01-04
加快建设首府高质量教育体系 ——访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华
“2022年,市教育局将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加快建设首府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谋篇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宜学城市’建设,努力办好首府人民满意的...
关于我们


总部电话:
0471-4816262
总部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哲里木路39号
预约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