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绿茵课堂到蒙超赛场 内蒙古校园足球的“十年磨剑”
在清晨的内蒙古校园里,总有一群少年在晨光中追逐着黑白相间的足球,任汗水滴落在草坪上,却掩不住眼里的热忱;在傍晚的操场上,孩子们换上球鞋,笑声随着传球声回荡在校园的暮色中;在蒙超赛场上,曾经的校园足球小将正手持战术板,指导着队员们攻防转换他们故事,正是内蒙古校园足球十年深耕的生动写照。
四级联赛筑基:让每个孩子都有“足球梦”的舞台
2015年,内蒙古足球开启改革试验,一场关于“从0到1”的探索悄然启动。为了让足球真正扎根校园,自治区教育厅与各级教育部门创新构建了“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主席杯”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覆盖从小学到高校的全学段;同步推进班级联赛、周末联赛等常态化赛事,让足球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成为校园里最热闹的风景线。 从呼和浩特蒙古族学校绿茵场上成长起来的乌日古木拉,凭借在校园足球的锤炼入选了中国女子国家队,成为草原女足的骄傲;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第七中学的赵晓东,在五人制赛场被发掘,最终披上中国U-20男子五人制国家队战袍;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秦嘉豪、美迪提阿仁、斯玛伊力吾布力卡斯木三位同学凭借扎实的足球功底和出色的赛场表现,成功入选中国国家青年男子五人制足球队,在五人制国家青年队的名单中写下“内蒙古”的名字......这些闪耀的名字背后,是校园足球联赛体系为每一个普通学生提供的平等机会,无论来自城市还是牧区,只要热爱足球,就能在赛场上被看见、被培养。
体教融合深耕:足球与学业“两条腿走路”
内蒙古校园足球的独特之处,在于始终坚守“体教融合”的初心。教育部门没有将足球视为“升学捷径”或“专业淘汰”,而是将其融入育人全过程。足球特长生有专门的训练计划,文化课学习同样不被耽误;班级联赛让踢球的孩子更团结,也让不踢球的孩子爱上运动;周末联赛则连接起家庭与社区,让足球成为亲子互动、邻里交流的纽带。这种“踢好球更要读好书”的理念,培养出的不仅是技术过硬的球员,更是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正如内蒙古校园足球的代表人物白帆的经历一样,从内蒙古校园足球迈入北京体育大学,走向国家沙滩足球队,代表内蒙古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雪地足球项目荣获冠军,取得了内蒙古足球在全运足球历史上的突破。如今,他回归校园成为内蒙古大学体育教师,他既能在职业赛场上拼搏,也能在讲台上将足球精神传递给更多学生。在今年的蒙超联赛中,作为赤峰队教练员兼队员,他既要指导年轻队员战术执行,又要亲自上场冲锋陷阵,这种“双重身份”正是校园足球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缩影,既懂技术、更懂教育,既能踢球、更能育人。
十年耕耘结硕果:从“小球员”到“大担当”
十年的坚持,换来了草原足球的“人才森林”。据统计,内蒙古通过校园足球体系培养的运动员已覆盖各个年龄段,从U系列国家队到职业联赛,从专业教练到基层体育教师,处处可见“校园出品”的身影。他们中有人像乌日古木拉一样站上国家队舞台,有人像赵晓东一样成为五人制足球的中坚力量,有人像白帆一样实现“球员—教师—教练”的角色转换,更有无数普通学生在足球中收获了健康体魄、团队精神和坚韧品格。更重要的是,校园足球为内蒙古足球打下了最坚实的“塔基”。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校园联赛爱上足球,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先做好学生,再踢好球”,当越来越多的基层教练从校园中成长起来,内蒙古足球便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今天的蒙超联赛赛场上,那些来自校园的球员、教练和工作人员,正用行动诠释着“蒙古马精神”,他们不惧起步晚,不怕基础薄,以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绿茵场上跑出加速度。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内蒙古足球的未来,不在遥远的“空中楼阁”,而在每一所校园的绿茵场里,在每一个孩子的脚法里,在每一次传球与射门的坚持里。 这,就是内蒙古校园足球的“十年答卷”——用最朴实的耕耘,培育最蓬勃的希望;用最扎实的基础,托举起最闪耀的未来。
来源:足球频道
-
2021-10-27
呼和浩特将对暂未复课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10月26日,呼和浩特市已完成核酸检测的学生已经返回校园。针对暂未复课的学生,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表示,将从安排专任教师利用复学后的课后服务时间对暂未复课学生进行专门辅导等五方面进行学习辅导和关心...
-
2022-03-08
“双减”大家谈(二)|家校协同配合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我区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效果明显,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对“双减”的看法吧。
-
2021-10-29
“别怕!我们一起”内蒙古高校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来了
本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可能对我们个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因情绪而影响免疫力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好自己呢?
关于我们


总部电话:
0471-4816262
总部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哲里木路39号
预约报名
